地質勘探的地質層組
地質勘探即是通過各種手段、方法對地質進行勘查、探測,確定合適的持力層,根據持力層的地基承載力,確定基礎類型,計算基礎參數的調查研究活動。根據土的顆粒級配、成因年代及工程地質特征,將土體分為砂類土、粘性土和特殊類土等工程地質層組。下面就為大家具體的介紹地質層組:
1.全新統粉細砂層組:主要分布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和蘇北廢黃河故道地區,屬沖積和沖海積相沉積,為褐黃色至灰黃色粉細砂,含少量泥質,飽水,不均勻系數小于50,砂層厚度10-25米,頂板埋深小于5米,受地震作用后容易產生砂基液化。
2.上更新統粉細砂層組:主要分布于里下河和太湖地區,以灰色、黃褐色粉細砂為主。砂層厚度3—14米,頂板埋深10—20米,多屬中密至密實狀態。
3.上更新統含礫中粗砂層組:主要分布于淮河以北地區,為沖積、沖洪積相棕黃色中、粗砂,局部地區夾有亞粘土透鏡體。層厚2—24米,頂板埋深2—24米,砂層飽水,密實,顆粒分選性差。
4.全新統亞砂土層組:主要分布于長江三角洲平原區、黃泛區及沿海一帶,為灰黃色沖積、沖洪積、沖海積相沉積。軟塑狀,固結壓密程度較低。層厚2—10米,頂板埋深一般為0—3米。
5.全新統粘土、亞粘土層組:全省各地均有分布,為灰黃色、褐黃色沖積、沖海積和湖積相沉積物。可塑,具高——中壓縮性。層厚一般為2—7米,頂板埋深0—5米。
6.上更新統粘土、亞粘土層組:除沿海地區及長江三角洲地區以外,廣泛分布于各地。為沖洪積相沉積,含有鐵錳質結核和鈣質結核,夾有亞砂土或粉砂薄層。稍濕至潮濕,多為可塑至硬塑狀,具中——低壓縮性,厚度較大,在山前崗地均出露地表,東部平原區埋深達15—30米。